【编者按】5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推出封面策划“让节约用水成为文明新风尚”,刊发了央地媒体记者联合采写的典型报道《河南省开封市把节约用水摆在治水管水空前重要位置描绘人水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关切开封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创建节水型社会作为转变用水方式、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做好“水文章”的生动实践。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位于黄河岸边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八朝古都,曾经的北宋都城,这里既有着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流淌着宋风古韵,河湖相连,满眼碧波荡漾,“一渠六河”似珠链点缀,别有一番“北方水城”韵味。
水是城市的命脉,必然的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善治水、节好水、兴活水,开封市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创建节水型社会作为转变用水方式、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做好“水文章”,描绘出一幅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城市乡村和美画卷。
“一城宋韵半城水”,开封因水而起,伴水而兴。然而,福亦黄河、怨亦黄河,这条大河曾让开封人“又爱又恨”。因处于黄河“豆腐腰”最脆弱的位置,有历史记载以来,黄河开封段决口338次,开封城先后7次被淹没在滚滚黄河、泥沙之中,也由此形成了世界奇观“城摞城”。
虽屡遭黄河水患,但顽强的开封人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千年未变的中轴线代表了开封人骨子里的“倔强”。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今天,这种“倔强”和“顽强”正激励着这座城市勇做开路先锋,誓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用好黄河水资源,答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这份答卷,是开封难得的机遇和肩负的重任。2020年年初,开封谋划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并于同年3月开工建设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
在建设中,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坚持“绿为底、水为带、文为珠、业为基、人为本”,以绿化提升、园路建设、小品建设、驿站和节点建设等为主体,总长21公里,总投资13亿元,目前已打造成为“开封黄河文化的讲述地、开封市民了解黄河的打卡地”。
走进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雄浑壮美的大河与色彩斑斓的沿岸景观,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一首“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道不尽开封的盛世繁华。打开传世长卷《清明上河图》,汴河风光占据画卷长度的2/5,足见开封作为“北方水城”的恢宏气势。
水是开封的灵魂,但历经千年,城内古老的东、西、南护城河如今有的已成为一条小河沟,水质差、水量小,成为市民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臭水渠。河道淤积、污染严重、水系连接不畅……众多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开封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瓶颈。
治水先治污。大力开展水生态建设、赋能绿色发展,开封在2018年成功申报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力治理消除黑臭水体,并开展古城水系复建、新老城区水系贯通等项目。作为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第一批重点城市示范项目,总治理长度为28.6公里的“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一渠六河”工程坚持黑臭水体整治与排污口整治相结合、河道综合治理与专项工程治理相结合全方面推进。引来黄河水,让“湖河牵手、绿水绕城”,让“死水变活、污水变清”,“还河于民”的主题贯彻始终。
在“一渠六河”涧水河边,开封市水利局局长赵仲辉介绍:“‘一渠六河’工程作为开封着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水同治’的示范工程,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写出了一篇出圈出彩的‘水文章’。”
近年来,开封把节约用水摆在了治水管水空前重要的位置,做到慎终如始“一盘棋”、机制明晰“一股劲”、全域标准“一张网”、节约用水“一条心”、因地制宜“一池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的提高,加大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
开封年均降水量仅为662.7毫米,属于严重缺水城市,节水是保障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2022年3月,开封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14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指挥部,全面调研、反复研讨,制定《开封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统领“节水”这篇大文章。
2023年5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命名第十一批(2022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公告》,开封位列其中,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作为开封的大型车企,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是省级节水型企业。记者在该公司循环冷却塔看到,企业有关部门已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飞溅损失、提高冷却水浓缩倍数,优化冷却排污水的回收利用;在公司职工、客户停车场及产品车辆成品库,地面全部铺设透水砖,采用透水性生态停车位,全厂实际透水率在50%以上,透过的水收集后可循环再利用。
开封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杨新生介绍,开封先后将规模以上企业、年使用公共管网水量8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对传统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和储能类未来产业等用水量较大的行业严格落实定额管理,新材料、汽车制造等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优于河南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
中水是污水、废水经过层层程序,深层次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能循环利用的再生水。“如今中水是城区环卫清扫路面的专用水。”在开封市晋安路中段,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李一凡介绍说,“中水不仅用于环卫作业,还逐步用于园林浇灌、公厕冲洗等。”
近年,开封在再生水利用上下足功夫,除鼓励引导大型工业公司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还鼓励引导普通工业企业积极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于生产。
开封东区污水处理厂采用“AAO+二沉池+混凝沉淀+纤维转盘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东区污水处理厂出水优于设计标准排放惠济河,实现生态补水的目的;作为开封发电分公司冷却塔冷却用水,每年最大利用量达到2190万吨。
开封市西区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于中意湖景观补水和市政清扫、园林绿化浇灌等,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2023年,开封市再生水利用量达3560万吨,再生水利用率达35%,比2022年增长1500万吨。
杨新生表示,今年,开封将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节水评价、计划用水管理;探索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深入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水效领跑者行动、非常规水利用提升行动;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6.16亿立方米以内,非常规水利用量在0.62亿立方米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6.8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8。
开封积极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态水、保护地下水、留住“天上水”、多用再生水,奋力“变水瓶颈为水支撑、水保障”。
地处中原腹地,开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菜的重要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一直以来,开封把粮食安全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把手”工程,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2023年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
今年入春以来,开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建成使用的节水灌溉工程及时发挥作用,为粮食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近日,记者来到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这里满眼翠绿、麦苗茁壮。说话间,村民石长锁点开手机上的“5G+智慧农业”云平台,找到自家地块,点击灌溉任务,打开田里的智能喷灌阀自动浇地。顿时,只见田里的麦苗“咕嘟咕嘟”,吸吮着大自然的雨露。
今年尉氏县又投资1250万元,对示范项目内水利设施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造,新增水肥一体化机井34套,发展固定式喷灌1000亩,比普通灌溉效率提高30%,亩均节水50立方米,节水效益十分明显;亩均增产粮食9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发祥地。在兰考县红庙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远程气象监测仪像“哨兵”一样矗立在田间,智能水肥一体机、苗情监测仪等设备也分布在田间地头。
近年来,按照“高效利用、节水优先、优果扩大”农田灌溉和农业发展思路,兰考县通过政府投资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目前农业灌溉均采用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灌溉方式,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达到33.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35.67%。
好田好水就会有好收成。开封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穆桂月说:“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7.4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85以上。与高标准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每亩灌溉平均成本下降30元,亩均单产增加200公斤左右,亩均节本增效提高了600元以上,粮食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借助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开封的农田变得“聪明”又高产,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治水兴水、节水护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开封市副市长刘震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封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全力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让碧水更好地润泽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为推动高水平发展谱写崭新篇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开封日报社 主办
战略合作伙伴、法律顾问:河南辽源律师事务所移动版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0371 - 22924343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