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住的小区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居民,他们满怀热情,争当“小区达人”,与大家携手共同参与家园管理,打造洁美宜居环境。
我们小区,曾有几小块无人问津的荒地,如今却成了居民们引以为傲的共享花园。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护绿达人”的辛勤付出。
前段时间,小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请大家为解决小区毁绿问题建言献策,并招募了一批热爱花草的“护绿达人”。他们中既有退休的老人,也有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他们组成了护绿志愿者队伍,认领了几块荒地。
在“达人”们的精心呵护下,荒地逐渐焕发了生机。他们不仅种植了各种花卉和绿植,还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成了独特的园艺装置:可爱实用的轮胎花盆、由废旧零件制成的“小动物”,这些都成了社区里的亮点,吸引着居民们的目光。
“达人”们不仅干得好,还善于动员。在他们的号召下,慢慢的变多的居民加入到了护绿的行列中。大家不仅自发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还主动认领绿植和花种。
退休前从事园林养护的周阿姨认为,小区绿化应该以点带面、处处成景。她带领大家精心配置各个楼栋前小花园内的花草种类,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花园“串珠成链”,形成了小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达人”们不仅关注绿化美化,还注重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当发现个别居民在小区里乱种植的现象时,他们会耐心劝导、积极沟通,用邻里间的情感优势来扭转不文明行为。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区的环境变得更美丽宜居。
刘大伯有一副热心肠儿,凡是利于大家的事儿都愿意操心,是小区里的“协调达人”。我们这个老旧小区进行节能改造,需要为外墙添加保温层。这天他早早地起床,开始动员居民们拆除空调室外机,为即将进行的工程做准备。
“大伙儿,咱们小区的绝大多数空调室外机支架已生锈,既不美观,也不利于墙体保温,更导致室内墙面出现渗水、返潮。为了小区的外墙保温改造,咱们得先把空调室外机支架拆下来。放心吧,施工队会帮咱们重新安装好的。”刘大伯的声音响亮而有力,说着让实施工程人员拆下了自家的支架和空调外机。
大家觉得刘大伯说的在理,纷纷响应号召,在实施工程人员的帮助下,拆除了自家的支架和空调室外机。虽然工作有些琐碎,但大家都乐此不疲,因为他们了解,这是为自己的幸福生活。
刘大伯提出了一个“金点子”:在地下停车库建设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并设置充电设施;若场地不够,还可以与周边小区合作共享充电设施。这个“金点子”很快得到了社区的采纳,启动了小区充电桩的安装工作。居民们对刘大伯的提议赞不绝口,表示他的“金点子”切实可行,为小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我们楼的住户周叔叔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位“节水达人”,退休后依然保持着爱琢磨、爱研究的好习惯。在节水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家”。
周叔叔设计了一套“一水多用”系统,将家中的淋浴用水收集过滤后,通过蓄水池和吊顶上的水泵抽进输水管道,最终存储在水箱内供日常马桶冲水使用。这个“法宝”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为小区居民树立了节水的榜样。
除了“搞发明”,周叔叔还在小区开设“环保小课堂”,为孩子们讲授环保知识,分享制作节水用品的方法和心得。他的“授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激发了他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儿子每次洗澡时,都会把淋浴的水收集到大水桶里。他说:“这是周叔叔教的,我们要节约用水。”慢慢地,我发现用这样的解决方法能节约大量的水,也被儿子的坚持所打动,开始全力支持他的节水行动。
从“护绿达人”到“协调达人”,再到“节水达人”,他们用自己的特长和热情为小区管理贡献着力量。他们的付出不仅让小区变得更美丽、舒适,也让居民们更加团结、友爱。在他们的带动下,慢慢的变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共同为打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公众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其中,增加公厕数量及延长其开放时间的呼声尤为强烈。上海市持续推进公厕全天候开放被认为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创新的有益探索。
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明的传承。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给相关保护工作带来困扰。一些城市将绿化工程建设与保护工作相结合,提升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所在区域的环境品质,促进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近日,北京商品房“以旧换新”活动迎来首单成交,参与活动的新房房源已超万套。
“新城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城市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广州市协同推进全国首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等多项试点任务,其实践经验具备极其重大的参考价值。
日前,河海大学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实践队来到江苏省江阴市璜东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企业产业转型发展等课题,走进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百姓、深入企业车间,依托专业优势,利用所学所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