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定》已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4年9月27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定》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2024年9月12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24年9月27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名木,是指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三条 古树名木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科学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推进落实,具体协调工作由林业主管部门牵头。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林业、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具体保护范围由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公安、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广旅游、民族宗教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等价值,通过数字化方式和植树节、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有权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支持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动员村(居)民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捐资、认养等方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根据捐赠、捐资或者认养约定可以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义务植树尽责认定等权利。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保护古树名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褒扬激励。
第八条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建立由林业、园林、文物保护、生态环境、文史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并组织相关专家参与古树名木科学研究、调查鉴定、抢救复壮、养护管理、保护方案审查、安全评估等工作。
第九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资源每十年至少开展一次普查,并将合乎条件的树木依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纳入目录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单位和个人提供未经认定的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的,区(县、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开展调查,并出具相关鉴定意见。属于古树名木的,依照前款规定进行认定、公布。单位或个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由其组织专家复查,并作出答复。
第十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将古树名木的坐标、树种、特征、树龄、保护现状、图文档案等信息纳入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数字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 古树名木实行分级保护。名木和树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三百年以上不满五百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一百年以上不满三百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一种或者多种树种相对集中生长、形成特定生长环境的古树群实行特殊保护。
第十二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树冠垂直投影外五米的距离划定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因历史原因等确需调整保护范围的,由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后,可根据“一树一策”方式划定,具体实施方案依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十三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为古树名木设置保护牌,并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置支撑架、保护栏、避雷装置等必要保护设施。
保护牌应当标明古树名木的基础信息、保护等级等内容。其设置不得影响古树名木生长,位置应当便于公众知晓。
(二)在古树名木上刻划、钉钉子、攀爬、折枝、架设线缆,缠绕、悬挂物品,灌注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以古树名木为支撑物;
(三)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烟、采石、堆放或者倾倒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的行为。
无法避让又确需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施工的,建筑设计企业施工前应当在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指导下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并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组织实施。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和实施古树名木保护的方法所需经费由建筑设计企业承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申请移植,依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实行异地保护:
(二)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公众生命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会造成危害,且采取保护措施无法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的;
第十七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制度,定期排查区域内古树名木养护情况和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安全隐患,建立巡查信息档案。
区(县、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以及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护林员做好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查等工作。
(一)生长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林场、旅游度假区等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区域的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二)生长在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等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单位负责养护;
(三)生长在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管理的公共绿地、公园、广场、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城市绿化专业养护单位负责养护;
(四)生长在机场、铁路、公路、江河堤坝、水库湖渠等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区域的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五)生长在居住小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居住小区物业服务单位负责养护;无物业管理的,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养护责任人;
(六)生长在农村承包土地上的古树名木,由该承包人负责养护;生长在农村公共区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该村民委员会负责养护;
(七)生长在个人庭院中、宅基地上的古树名木,由该庭院的所有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负责养护。
养护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由所在区(县、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会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养护责任人。
第十九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与养护责任人签订养护协议,明确养护责任。养护责任人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签订养护协议。养护协议示范文本由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制定。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人承担。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能够准确的通过养护情况给予养护责任人适当补助。
第二十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为养护责任人提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指导其按照技术规范对古树名木进行日常养护,并为其无偿提供专业方面技术服务。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在巡查中发现古树名木树体倾倒、腐朽、枯枝、病虫害、损毁、生长异常等情况,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勘验,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抢救、复壮、消除安全隐患等措施。
第二十一条 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养护协议和技术规范开展日常养护,防范和制止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及时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古树名木遭受到了损害、生长异常、疑似死亡等情况,并接受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二十二条 古树名木疑似死亡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核实,查明原因。确认死亡的,依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注销。
经专家评估,死亡的古树名木仍具备极其重大历史、文化、科研、景观等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应当予以保留。
第二十三条 本市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保护补偿机制,对因古树名木自然生长或者实施保护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补偿。
第二十四条 鼓励结合古树名木资源,建设古树名木文化公园,开展旅游、自然教育等活动。
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和不破坏生长环境的前提下,经济树种古树名木的相关权利人能够直接进行花果叶采摘、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活动。
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应当采取比较有效保护的方法,不得损害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并接受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监督指导。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三款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项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前款第二项至第五项,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对不满一百年和其他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可以参照本规定实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