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构建公路交通运输产业体系的关键点和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着力在农村路网提档扩面、基础设施补短板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的高水平发展。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印发“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湖南共有6个案例上榜,分别是韶山市、长沙县、南县、娄底市娄星区、津市市、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县的“四好农村路”,了解它的特色做法和亮点。
近年来,湖南南县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沟渠“双畅”工程,农村公路建设总投入15.08亿元,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963公里,其中乡道386公里、村道2306公里,农村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的目标基本实现。
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南县以创建、巩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目标,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求实效,为促进农村公路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建立健全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为总目标,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通过制定“六有”标准(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责权、有制度),厘清各级各部门农村公路管养权责。
在县级层面,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成立了南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建养中心、财政局、交警大队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县交通运输局合署办公,全面统筹全县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及全国“四好”农村公路创建工作;出台了《南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南县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南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责任清单》《南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职责职权,建立县级人民政府主管、交通运输部门主导、乡(镇)村两级主抓、多部门联动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
在乡镇层面,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任副组长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乡镇农村公路养护中心管理站,明确1名公路管养专干任主任,与县交通运输局派驻的1名公路管理人员及1名养护人员合署办公,具体负责乡镇范围内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指挥协调、监督管理与业务指导等。在村级层面,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村民委员会、议事会、理事会议事日程,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商议护路公约、养护工程承包、养护公益岗位设置等重大事宜,并公开接受村民监事会监督,同时明确1名村级专管员牵头负责与协调处理村域内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此外,积极推行“路长制”,出台《南县关于全方面实施“路长制”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乡镇、村两级班子成员任农村公路“路长”,负责对路况较复杂、管养难度较大的农村公路的巡查、反馈、协调、督查、重难点问题处置等工作,在所负责道路设立路长制责任牌,公示养护责任人、养护标准和举报电话等内容。
为强化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出台了《南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在县乡两级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在资金筹措方面,一是落实日常养护资金,明确县级财政作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主体,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支出责任落实到位。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动员镇村两级争取驻村部门单位、沿线受益企业与社会各界捐助,根据筹资额度按比例予以适当奖励;积极探索利用农村公路冠名权拍卖、广告位招租、路域资源开发等方式筹措资金;积极引导沿线村民以组织义务劳动、支援设备材料、无偿提供料场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
在资金使用方面,做到“两严格”,一是严控资金用途,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做到专款专用,集约使用;二是严格资金监管,明确养护补助等级标准,统筹安排经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定期审计、财务公开等方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本着“以考明责、以评促养”的目的,积极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充分的发挥乡村两极作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
在考核内容上,同步推进绩效考核与示范创建工作。一是出台《南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标准,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县对乡镇目标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各乡镇年度评先评优、养护经费拨付挂钩。二是广泛开展“四好农村路”管养示范乡镇、“四好农村路”文明示范路、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五星级农村公路”(畅通之星、安全之星、绿色之星、洁净之星、效益之星)、“十佳路长”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量化计分、群众投票等方式,树立宣扬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爱路护路氛围。
在考核形式上,县农村公路管养办每季度组织对各乡镇、村进行督查并下发督查整改通报;每半年组织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路政管理等工作做全面检查评定;年终根据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结果做综合评定,确定等次,并对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表彰。
着眼深入推动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牢牢树立预防重于养护的思想,着重从“管”字上做文章,强化源头治理,以路况信息搜集处置为突破口,对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以建立路况信息汇总处置机制为核心,重点对以路为市、打场晒粮、乱堆乱放、搭建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超限超载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严格依法治理,做到问题线索及时有效地发现,及时处置,从源头治理上将农村公路损毁减小到最低程度。一是建立以路长为核心,县级路政员、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普通群众“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汇总、记录台账,并按权责安排处置。二是依托县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的智能化指挥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路网视频监控、科技治超系统、交通热线电话等方式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并做好台账、按权责安排处置。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着力抓好路政执法员、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等队伍建设,建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员培训长效机制,不断的提高农村公路管理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意识与业务技能水平。
(三)推进管理养护分离。以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为导向,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专群结合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对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推行专业化养护模式;对小修和日常保养,推行群众性养护模式,择优委托承包人实施,鼓励优先用工贫困户、残疾人;建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员培训机制,着重提升农民养护队伍护路意识与业务水平,形成专群结合的养护模式。